校长赵兴绪在本科教育工作大会上的报告-凯发真人
 |  | 
欢迎访问甘肃农业大学新闻网!
凯发真人-凯发k8官网>>讲话文件>>正文 讲话文件

校长赵兴绪在本科教育工作大会上的报告-凯发真人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7日 07:54 | 点击:[]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赵兴绪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老师们、同志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今年是中国教育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年。5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同时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首次,对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部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做出了具体安排。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强调指出:“教育工作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9月28-29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提出了坚持“特色一流、内涵发展、改革驱动、高校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在深化改革、服务需求、开放合作中加快“双一流”建设的任务要求。近期甘肃省也将召开全省教育大会。

基于以上背景和甘肃农业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筹备,全校本科教育工作大会今天在这里顺利召开了。这是一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这次提交会议讨论的重点是《甘肃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由24份新制定的文件和13份修订文件组成的学校本科教育的制度性文件汇编。

下面,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回顾总结我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成绩;二是研判探讨新时代本科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三是分析思考我校本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四是安排部署我校近几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需要给大家说明的是,这个讲话稿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特别是钟书记对全文做了全面细致的审定,充分体现了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对这次会议的重视,对学校本科教育工作重视,对学校发展的重视。

一、我校本科教育工作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健全教学管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人才培养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学校坚持把本科教学作为最根本的工作,把教学改革作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把人才培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进行资源配置优先发展。

——本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十二五”以来,新增12个本科专业,全校本科专业达到61个,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7个学科门类。新增省级特色专业14个,以农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日臻完善。

——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勇于实践创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能力拓展教育”三大课程平台。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符合校情的选课制,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权。实施双专业/双学位和主辅修制,实行英语分级教学。

——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积极开展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获批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项,成为首批进入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十二五”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省级教学名师7名,省级教学团队11个,新增校级精品课程50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立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3项,校级教学团队33个。

——实践教学不断加强。强化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完成了实验教学中心大楼建设,大大改善了学校实践教学条件。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突破。率先在全省高校成立了独立设置的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3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获批甘肃省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和甘肃省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稼穑创客”获批科技部首批“星创天地”和甘肃省第二批“众创空间”。先后获批国家级创业导师4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3支,省级创新创业试点改革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名师3人,累计争取创新创业项目资金2311万元。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达到66.21%,本科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达到52.92%,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达到29.56%,孵化学生成立公司80家。学生双创团队在“互联网 ”、“三创赛”、“挑战杯”等核心赛事中屡创佳绩,双创成果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有3个项目获得铜奖,这也是近年来我校大学生在大赛当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形成。积极探索校-校、校-企、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3 1”校企合作育人体系;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建立了高校战略联盟;与40多个县区和几十家企业开展了校地、校企合作,创办了“奥凯班”、“莫高班”、“大禹班”、mapgis精英班和 “生泰尔班”等校企联合创新实验班。

——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网络通识课教学平台,引进优质网络课程200余门,实现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臻完善。建立了以教学评估为核心的 “五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通过评估,不但清晰地掌握了学校本科教学的成绩现状、问题不足,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的爱校热情和工作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服务大局,表现出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评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按照“台账式管理,绣花式整改”的基本要求,审核评估整改有序推进。

老师们、同志们,我校本科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许多方面做了新的探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了以下三点: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始终聚焦育人工作的核心使命;二是坚持人才培养核心地位,以本为本,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把工作重心重点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三是坚持学生中心地位,按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教师的潜心教学、默默奉献,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新时代本科教育承载的新使命

(一)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隆重召开了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工作的这一根本任务。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如何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当前,我国正处在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节点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站在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承载新使命、担负新任务。我们必须跳出传统的工作套路,洞悉发展新形势,明确发展新要求,谋划发展新思路,把握工作新方法,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从战略高度全方位谋划我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工作。

(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为本科教育绘制了施工图提出了新要求。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第一次全国本科教育大会。会议以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主题,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把本科教育放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篇章!会议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会议要求,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陈宝生部长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回归常识,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回归本分,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要回归初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回归梦想,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同时,写好“奋进之笔”,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要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做到内涵发展更深一些,领跑发展更快一些,公平发展更实一些,变轨超车更坚定一些,创新发展更紧迫一些。

这次会议精神实质上是对高等教育本质的一次正本清源,是对高校本科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根本性地位的一次再强化,也是对当前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正面回应,是学校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双一流”建设推进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9月28-29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双一流”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战线的排头兵,要在学习宣传中走在前列,在贯彻落实上作出表率。要深刻领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基本方向、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基本途径、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根本保证。会议强调,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局良好。转入新的历史阶段,要按照可靠的、合格的、真实的、有特色的、有竞争力的、有产出的、可持续的目标,坚持 “特色一流、内涵发展、改革驱动、高校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在深化改革、服务需求、开放办学中加快建设。会议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基础任务,加快打造结构优化满足需求各方资源充分参与的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重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创业育人。二是服务重大需求。分析把握人才培养的痛点、明确科学研究的重点、找到社会服务的难点、打造文化传承创新的支点,提供高水平的人才、高水平的成果、高水平的服务,在服务需求中实现创新发展。三是提升科研创新水平。进一步发挥好基础研究主力军、技术突破策源地作用,进一步巩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要阵地,加快推进高校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改革,产出引领性原创性成果,输出建设性社会影响。四是深化国际合作交流。要进一步聚焦学科建设,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国际学生的招收、培养、管理和服务制度体系。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重点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关键是建设一流的学科团队。六是坚持特色发展。核心是打造学科特色。要有“准头”,在精准对接需求中明确目标;有“闯劲”,勇于探索;有“定力”,遵循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会议要求,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落实,支持率先改革,形成建设合力。要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引导和鼓励建设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评价机制和办法。

这是三次全国重要会议精神,在此进行传达、交流。

三、学校本科教育的基础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今年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与一流本科建设的要求相比,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有很大的差距和明显的不足。

(一)本科教育质量有待提升。推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我校落地落实,要统一思想,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在“双一流”战略下,作为一所地方行业院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创立办学优势,凸显办学特色,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上学期召开的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经过认真的研讨分析,我们发现在高等教育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实现141515的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和超前的战略战术。在学科建设层面,我们不再具备原有的优势和参与激烈竞争的资源储备,这不仅仅反映在学科对人才培养支撑度低的维度上。从办学的根基上来说,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发力的地方还有很多。甘肃农业大学从办校之初就秉承“臻进人类健康,裨益国计民生”的办学理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办学方针,坚持“宁缺毋滥”的人才培养标准。学校校友中不乏院士、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充分说明学校在本科教育中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标准。近年来,毕业生回访母校,以及在教学评估中也反映出,我校的毕业生在基础知识、责任感、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说明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始终坚持了以本科教育为中心的办学传统,具备了变轨超车的基础和条件。

结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本科教育,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以一流的本科教育凸显办学特色,是新时代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全校上下必须要达成共识,抓住这一关键教育改革的资源,向这一领域汇集形成合力,持续推进实现学校在新时代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再一次错失这次改革发展的契机,躺在先辈的功劳簿上,虚度时光,幻想未来,我们终将沦为历史的罪人和时代的旁观者!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站在校史馆内,再次低下羞愧的头。我还是那句老话,实力比口水更重要,奋斗比希望更靠谱。

(二)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不够高。一是专业特色不鲜明。目前专业发展不平衡、专业适应度不高、专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专业追踪行业快速发展的意识不强,忽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二是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还需进一步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设置中,先进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三是教学改革的系统性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教学僵化,实践教学薄弱,高水平教学成果缺乏,国际交流滞后。对学生人文素养、国际视野、体育美育的教育培养还不够,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培养覆盖面还不广,教学改革碎片化,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教学改革方案。四是教学管理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匹配度不高,围绕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体系的调整和重建势在必行。

(三)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不够高。在教师方面,一是数量不足,生师比偏高。二是结构失衡。专业之间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数很少,中青年学科和专业带头人还十分缺乏。三是观念更新滞后,教学范式传统。一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还没有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离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混合式、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范式还有相当的距离,智慧课堂、智慧教室建设滞后,满堂灌、照屏宣科仍然是我校课堂教学的常态。四是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实践能力欠缺,不能更好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五是学术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率不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不够,教师吸收学生参与科研的数量极少,水平较低。在资源方面,实验室、图书馆等软硬件建设还要加强,实验开出率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还不高,资源共享不够。“互联网 ”在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四)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度不够高。一是学校的教学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院系的教学质量责任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系、教研室的作用基本没有发挥;二是教学服务体系还需完善,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只关注本部门业务开展,服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服务广大师生的意识不强。三是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执行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教学管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转变。特别是与校院两级管理对应的制度、措施还有待完善。

(五)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不够高。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理念还没有充分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运行全过程。一是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的风气还不够浓厚。从课堂教学、毕业论文、试卷评阅等常规工作中反映出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够强,精力投入不到位,只要有评估,只要有检查,学校基本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查缺补漏,低级错误屡见不鲜;教师对学生要求不够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关注,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有待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尚未形成合力,部门之间、课堂内外、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壁垒。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还需要加强。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不足,缺乏科学精神、持之以恒刻苦学习的精神,重书本、重考试,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六)教学改革成果的显示度不够高。体现办学水平的名师、名课程、名教材的数量明显偏少。十余年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名师仍是空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仅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空白。不管是从国务院学科评估指标,还是各类大学排名指标来看,涉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学生竞赛获奖、学生国际交流等指标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提炼不够、推广应用不够、成果显示度不高。

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长期积聚的一些难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学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夺先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赢得进一步发展的有利位置的关键,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一流本科建设的关键。

四、新时代我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新举措

大学之路,出发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起始于本科教育。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讲:“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一流大学是目标,一流学科是条件,一流本科是根本,一流专业是基础。本科教育承上启下,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只有真正把课程、教师、教学、学生、教学方法与技术都在专业这个平台上整合好,把专业建扎实,把一流本科办好,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才可能实现。为此,我们要举全校之力,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提升培养质量,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一流本科教育。

今后几年,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为契机,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完善制度条件保障为支撑,发挥一流本科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着力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科阶段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每一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具有“甘农特色”的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全面落实到质量标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要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懂农爱农的高素质农业人才。

(二)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要切实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核心使命的理念,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质量观。我们应当时刻反思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否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吻合,“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是否体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校职能部门是否有“为学生着想、为教师服务”的观念文化,学院是否真正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主体。

要切实树立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质量的根本标准,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的需求,更要保障他们的长远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才,还要使他们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可以这样说:知识可以过时,但能力将陪伴一生;知识决定了第一份工作,而能力则决定了最后一份工作。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适应我校本科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方法,炼就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改变单纯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的人才观,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改变过去单一以书本学习为主的学习观,更加重视学生课外实践与研究活动的开展。

(三)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师资是大学的战略性资源,一流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本科的关键因素。

要加快解决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要坚持“引育并举,以育为主”的队伍建设思路,在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培育机制,盘活现有师资队伍活力,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到“十三五”末,力争学校专任教师达到1200人左右,生师比达到18:1标准。

要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第一标准,坚持“四有标准”,做到“四个相统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要严格落实教学一票否决制。“老师”是第一身份、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上好课”是第一责任,“教学是饭碗”。人事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考核评价办法,把教学业绩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核心指标,从课程教学、学生指导、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教学发展五大领域,全面考核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投入和工作业绩。建立教师职称晋升、评奖评优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实行一票否决;严格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实行一票否决,真正将“教学工作是硬任务,教学质量是硬指标”落到实处。

要加快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我们要着力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针对备课、授课、课后辅导答疑等各个教学环节,开展精准培训,使青年教师切实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强化青年教师导师制,完善新入职教师助教制度,完善教师传帮带,让青年教师经过更多的“助教”训练,能够站稳讲台、站好讲台。采取攻读学位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学院与学校培训相结合、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国内外进修相结合的立体化培训方式,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育人能力,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

要建立教学业绩激励机制。按照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教研项目与科研项目、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教学带头人与科研带头人“四个同等重要”,创新教学激励方式。人事、教务部门要联动,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设立教学奖励项目,纳入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指标,让潜心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有出路、不吃亏,积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追求卓越,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教学、勤于教学、精于教学的一流师资队伍。

(四)打造一流的本科专业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建设一流本科,要从专业建设这个基础抓起。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专业布局。要强化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专业布局,统筹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资源配置与社会服务,全力打造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交叉渗透,具有较强内生力和拓展力的专业体系,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二是聚集优势资源,建设一流专业。要把握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集中优势资源,新增与调整相结合、壮大与瘦身相结合,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专业要坚持高水平、高标准,成为学校的“标签”,在业内得到公认。通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示范引领,带动其他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整体办学水平。

三是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专业评估。要不断完善专业评估制度体系,建立“校内专业评估、省级专业综合评价、第三方专业认证”三位一体的本科专业评估体系。校内专业评估是底线,通过定期开展校内专业评估,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督促专业补齐短板,激发专业自身建设的内驱力;省级专业综合评价是提高,通过接受甘肃省专业综合评价,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提升专业声誉;本科专业认证是升级,也是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专业认证,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建立基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升级,打造专业特色品牌。

四是主动适应需求,动态调整结构。立足办学定位,坚持需求导向,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与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严格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对生源差、就业差、办学条件差的“三差”专业实行减招、停招甚至停办,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

(五)打造一流的培养体系

建设一流本科,必须要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多层次性的,学生本身也存在差异性,只有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地培养学生,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人才。要创新培养模式,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完善主辅修制、双专业双学位制,增加校企联合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方案,要全面构建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进,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与精湛的专业技能。加强人文艺术教育、体育美育教育,把体育美育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建立与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下移教学管理重心,强化学院实体地位,释放学院办学活力。

建设一流本科,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对标《国标》,对标专业认证《标准》,体现“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要求,认真开展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更加突出创新导向。学校一流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要积极与国内一流大学看齐,努力与国际接轨。积极探索本硕一体化、本硕博连读模式,打通本硕课程,选拔优秀本科生提前培养,提前进入课题,既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又能培养一批拔尖人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更加突出实践导向。对一些应用型的专业,通过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协同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更加突出卓越导向。把握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聚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宽博知识、宽精技能、宽厚素质”的“一懂两爱”高素质农业人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更加突出学生中心导向。通过专业选择、课程选修、学时设置等方面的改革,增加学生学习选择权。

建设一流本科,必须要有高层次的协同人才培养机制。要建立“六个共同”协同人才培养机制: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建教师团队、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共同建设综合性实习与就业基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推进校、政、行、企、所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提升“安宁五校联盟”合作水平,完善联盟高校师资互聘、学分互认、资源共享,激发课堂的活力。

建设一流本科,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着力构建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平台为支撑、以创新创业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完善经费、师资、课程、制度等配套体系,通过联动一、二课堂,集“教学、科研、社团实践、产业转化”于一体,实现课堂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和品牌创业活动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学科,挖掘科技资源,积极搭建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开放实验平台、竞赛活动平台、暑期社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生态,共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建设一流本科,必须要有高品质的文化育人体系。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凝聚师生员工的精神纽带,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要改善育人条件和环境,培育育人文化,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延展,管理服务为辅助的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要注重挖掘、弘扬学校办学历史,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开展农史、农耕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在农学农、懂农爱农”的情怀。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品牌活动,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交流互通。

建设一流本科,必须要有高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主动服务国家国际化战略,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是一流本科的重要特征。学校出台了《甘肃农业大学关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下一步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还要牵头制度落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扩大与国外大学合作的规模,拓展合作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把国际化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交换、互换和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2 2”、“3 1”等合作项目,与更多的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包括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等在内的交流合作,探索与国外著名大学开展本硕或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实现我校本科教育与国外著名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不断扩大本科生出国留学人数,让更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现其求学经历的国际化,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六)打造一流的实践教学。

一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一是要加强实践教学顶层设计。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局,处理好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二是要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由基本素质训练、专业基础训练、专业能力训练、综合素质训练“四个层次”组成的,贯穿全学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严格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强化毕业论文质量检测,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三是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队伍。科学设岗定编,保障实践教学队伍稳定。高级职称教师要为本科生讲授实验课,将学术研究项目分解为适合本科生的科研训练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创新实验项目和毕业设计项目,倡导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四是要打造一流实践教学条件平台。加大本科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优先补充本科实验仪器设备,补齐短板,提升本科实验装备水平。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联系,建设一批高水平实习基地。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实验室网络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大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科研平台,要面向本科生开放。五是要推动科教融合育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注重科研服务教学,通过科研方法向教学方法渗透、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科研平台与教学平台互补共用,实现科研教学良性互动。六是要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职能分散、职责不清的问题,构建职责清晰,运作高效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七)打造一流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一是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模块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减少课程间的交叉重复。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关注学生人格养成和价值塑造;完善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二是要建立系主任和课程负责人制。系主任、课程负责人牵头课程建设,制定教学大纲,主持集体备课、试题库建设、教材建设选用,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三是要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从课程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性资料、课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全面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四是要打造高水平网络课程资源。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引入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进优质慕课,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建设高水平网络教学平台,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鼓励教师多模式应用,鼓励学生多形式学习,建设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

(八)打造一流的本科课堂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学改革的根本是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现在绝大多数课堂还是传统的模式,灌输式、填鸭式,念ppt,念教材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还大量存在,老师讲,学生睡觉的现象也不少见。审核评估专家指出,我们的教师在扎扎实实满堂灌,一种奇怪的现象,我们的大学课堂,学生齐声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务处要建立新的课堂制度规范,全体教师要研磨打造好每一门课程,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每一堂课都按照精品的标准来做。如果把每一堂课的每一件小事情都做好做实了,我们就朝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推动课堂革命,要转变思想观念。“教为学而生、学有赖于教”。从教育基本规律来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要求,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把沉默单项的课堂变成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互动场所,以精彩的课堂为学生留下美好的大学记忆!要全面实行小班授课,专业课程的授课班额一般不大于60人,公共基础类课程授课班额一般不大于120人。要全面推行“探究式-小班化”、“大班授课 小组讨论”、“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和探究式讨论”等面对面、点对点、分组式的教学,切实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出问题,主动思考,互相讨论,积极探索,提升课堂教学的挑战度。

推动课堂革命,要创新教学方法。“互联网 ”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作为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较之以往的学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要关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的需求,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的“变轨超车”,通过“互联网 课堂”、“人工智能 教学”的智慧教学,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有机衔接,互为补充,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使教学信息更充分、教学内容更开放。要积极推进翻转课堂,开展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混合式、合作式、角色扮演式教学,杜绝“满堂灌”、照屏宣科,每节课应有一定量的研讨、辩论、讨论等互动环节,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推动课堂革命,要拓展课程深度。教师要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把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引入课堂,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杜绝一套教材、一本教案、一个ppt,用十几年,从不更新,从不补充,上课重复别人的东西,以适应科学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要突出教学对未知的探索性,构建“理论教学 项目教学 案例分析 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倡导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团队学习、探索未知,促进教学过程的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迸发智慧。

推动课堂革命,要激发学习动力。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陈宝生部长讲:要对大学生合理“增负”,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我们要建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新范式,聚焦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积极探索,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研究性、探索性、拓展性的课外作业,通过安排大作业、小设计、小论文、调查报告、专题演讲、实践操作、小组辩论等,增加学习挑战性,传导学习压力,推动学习革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深度学习。要强化学习过程考核评价,建立课程教学档案,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要加强考试管理,深化教考分离改革,严格过程考核,提高课程考核难度。要实施全过程学业评价考核、非标准答案考试,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以考辅教、以考促学。

(九)打造一流的育人环境。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有学者提出:“大学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温度。”而大学温度的感知者,主要来自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围绕为了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系统的学生成长与学业指导体系。各学院要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开展学术导航、学业规划、学业预警等多样化的咨询指导,为学生提供四年不断线的全程化、个性化学业辅导。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生学业信息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总结育人规律,做到精细培养。教务处做了四年的学情调研,对基本数据有所掌握,要加大对数据的发掘分析力度,提出农大四年学校人才本科培养过程当中,我们培养的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学生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

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学管理文件的废改立,加快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依法依规治教。各职能部门要树立服务一线、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观念,从理解人、尊重人、塑造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改变图书馆、宿舍、教学楼、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单一功能,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建设一批智慧教室,为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讨论式教学提供条件。

老师们,同志们!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意见反馈会上,一位评估专家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不是一流,但一流不应该不是我们的追求。”在9月29日,陈宝生部长在上海召开的“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提出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各有六个一流。一流大学是指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思想、一流的制度、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工作、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学科是指一流的方向、一流的问题、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体系、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研究。同时宝生部长还指出,在“双一流”建设中必须要有两个率先,一是率先确立建成一流本科教育目标;二是率先建设学科建成一批一流本科专业。

学校正处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学校建设一流本科的新征程已经开启。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全校上下务必要以本次本科教育大会为契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为开创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党委书记钟福国在本科教育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条:党委书记钟福国在甘肃农业大学庆祝第34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请帮忙分享:
网站地图